2030年全球將有高達30億,也就是50%以上的成人過重或肥胖。
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已突破50%,每兩人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。
「病態性肥胖」是什麼?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定義為:BMI超過40kg/m²,或BMI大於35kg/m²,且有兩種以上合併症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。病態性肥胖不只是「變胖」,而是一種疾病,當BMI超過35,死亡風險更是達到正常體重者的兩倍。
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的手術
減重手術目前的世界趨勢,胃縮小、RY胃繞道與迷你胃繞道各有其優缺,仍是現今的主流術式,但為改進這些術式的缺點,一些新興術式逐漸興起,像是SASI雙通道胃繞道手術,緩解營養素缺乏問題,一年可減輕體重約38~40%,但手術醫療均有風險,詳細情形可以與專業醫師諮詢。
減重手術又被稱為糖尿病治療手術
糖胖症:肥胖與糖尿病的雙重風暴
糖胖症(Diabesity)是「糖尿病」(Diabetes)與「肥胖症」(Obesity)的結合詞,也就是BMI﹥27合併第二型糖尿病。
肥胖所引起的胰島素抗阻及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,加重了糖尿病的發生,病態性肥胖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,是正常體重者的數倍,嚴重更可能引起視網膜病變與失明、腎臟衰竭、心血管疾病與中風,與末梢神經病變導致肢體潰爛等。
減重,是改善糖胖症的關鍵起點
要改善糖胖症,最根本的解方就是從體重管理開始。研究顯示,體重只要下降 5%~7%,就能明顯降低胰島素阻抗,幫助血糖穩定,減少糖尿病進展的風險。
當生活型態改變難以達成減重目標,減重代謝手術就是重要選項之一。
成功減重:緩解糖尿病
智明15歲時確診第2型糖尿病,求學時體重一路攀升到144公斤,嚴重的肥胖與糖尿病最後引發腎衰竭,才31歲就得洗腎一度覺得人生無望,幸運的是半年後智明就接到可以換腎的通知,不幸的是醫師警告他若沒有解決糖尿病,新腎臟也只能撐4~5年,明明是大樂透中了6顆星一樣的幸運兒,卻對未來感到徬徨不安。
民國99年時的減重手術少有人了解,更少人知道減重手術可以有效緩解糖尿病,RY胃繞道手術是當時智明最好也是唯一的選擇,他也成了亞洲首例換腎後胃繞道的病人。
手術後到現在已過了14年,從一天要吞40幾顆藥「銳減」為4到5顆,幾乎沒有補充營養品抽血數值也沒問題,糖尿病控制的好就連腎臟也從一般預估的8~9年,陪伴智明16年了,每多過一天就是在破紀錄。
智明也說:「我現在已經忘記當初胖的樣子了,如果早一點遇到宋醫師,我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!」
Podcast EP.9 洗腎、換腎、減重手術...他的人生就是一部醫療劇!
肥胖不僅僅只是肥胖,往往伴隨著慢性疾病與生活飲食型態的問題,減肥其實是一場馬拉松,手術只是減重旅程的起點,術後的飲食、運動、營養攝取、心理支持才是長期成功的關鍵。
Podcast EP.7 胃酸逆流OUT!最新治療讓你不再依賴胃藥 feat.王文倫主任
減重陪跑者團隊,跨科別整合團隊
跨科別醫師團隊:完整減重計畫跨科會診
個案管理師:術前術後指引與關懷
營養師:飲食建議與營養追蹤
醫學美容師:身型體雕再進化
心理師:協助行為改變與情緒調適
體適能教練:運動處方規劃與執行
減重手術不只是一次治療,從術前的諮詢評估,專業客製專屬於個案的減重計畫,並建立完整追蹤照護系統搭配專屬個管師,讓病人術後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即時處理。此外定期回診搭配跨科會診,搭配營養諮詢、心理師諮詢,以及體適能課程,給予病人全方位的照護。減重手術主要核心是治療疾病,加上術後落實的全方位照護,帶給病人的附加價值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。